2009年10月29日 星期四

教育週刊網站簡介

The Education Week on the Web

網址:http://www.edweek.org/ew/index.html

網站簡介

這個網站是由教育專案編輯公司EPE(Editorial Projects in Education)機構所經營。EPE是一個非營利性免稅組織,總部設在馬里蘭州貝塞斯達,EPE的主要任務是幫助專業人士及公眾,提高對美國教育重要問題的認識和了解水準。EPE處理的新聞和問題涵蓋地方、州到國家聯邦,範圍從學齡前到12年級。

教育專案編輯公司出版了教育周刊(Education Week)、美國教育報紙紀錄(American education's newspaper of record)、教師專業發展資源書籍(the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ourcebook)、數位目錄(Digital Directions)以及edweek.org、teachermagazine.org、TopSchoolJobs.org等網站。該公司還定期公佈問題的特別報告,從國家政策到技術,以及教育工作者特別感興趣的書籍。

網站架構及內容重點

本期目錄(Current Issue)
免費電子報(Free E-Newsletters)
免費內容(Free Content)
訂閱(Subscribe)
熱門學校招聘(Top School Jobs)

新聞(News)
國家(National)
州(States)
聯邦(Federal)
國際(International)
新聞集錦(News Briefs)
預修課程(AP Stories)
報告綜述(Report Roundup)
透視(In Perspective)
特別報導(Special Reports)

主題(Topics)
多樣性(Diversity)
課程與學習(Curriculum & Learning)
不讓一個孩子掉隊(No Child Left Behind)
測試與問責(Testing & Accountability)
領導與管理(Leadership & Management)
法律與法院(Law & Courts)
特殊教育(Special Education)
技術(Technology)
安全與健康(Safety & Health)
憲章和選擇(Charters & Choice)
財經(Finance)
學院及職業(Colleges & Careers)
研究(Research)
教師(Teachers)

社區(Community)
對講(TalkBack)
部落格 (Blogs)
民意調查(Forums)
論壇(Polls)
會談(Chats)
會談紀錄(Chat Transcripts)

意見(Opinion)
評論(Commentaries))
來信(Letters)

多媒體(Multimedia)
照片畫廊(Photo Galleries)
音頻畫廊(Audio Galleries)
視頻畫廊(Video Galleries)
資訊圖表(Infographics)
新聞照片(Photos in the News)

訊息一覽(Listings)
提供贈款(Grants Available)
授予獎勵(Grants Awarded)
日曆(Calendar)
榮譽與獎項(Honors & Awards)

活動(Events)
網絡研討會(Webinars)
網絡研討會存檔(Archived Webinars)
會談(Chats)
會談紀錄(Chat Transcripts)
現場活動(Live Events)

市場(Marketplace)
白皮書(White Papers)
專業發展(PD Directory)
招聘廣告(Recruitment Advertising)
展示廣告(Display Advertising)
網站執照(Site Licenses)
許可/再板(Permissions/Reprints)
訂購報告及書籍(Order Reports & Books)
教育週刊焦點(Edweek Spotlights)

客戶服務(Customer Care)
訂閱(Subscriptions)
幫助/常見問題(Help/FAQ)
政策(Policies)
聯繫我們(Contact Us)

國中小九年一貫課程微調初探

九年一貫課程實施以來,除了隨著社會環境及時空變遷,媒體素養、海洋教育、永續環保…等新興議題日益受到重視,各界殷切期盼綱要內涵能符合時代脈絡之外,教學基層亦對部分能力指標解讀存有疑義,因此檢討修訂課綱刻不容緩。在檢討過程中,7大學習領域劃分、學習節數分配等涉及課程架構議題,最受關注,經多次討論,因實證研究基礎不足,各方難有共識,暫未調整,課綱修訂定調為微調。但國家教育研究院籌備處已著手中小學課程發展基礎研究,希望透過國際比較、學理探討、實證調查,為下一波課程改革做好準備。

因應這次課綱微調,教育部採任務編組方式,成立「國民中小學課程綱要總綱、各學習領域、生活課程暨重大議題研修小組」,遴聘240名學者專家及教師分19組進行研修,經座談會、公聽會等程序廣徵意見,從95年10月至97年1月止歷時一年完成修訂草案,隨後依程序提交國中小課綱研究發展小組以及課綱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於97年5月發布,將從100學年度起自一年級、七年級逐年向上實施,惟英語、自然、社會、藝文4類課程自三年級逐年向上實施。

因此次課綱微調重點繁多,難以一一臚列,有興趣的讀者,可進一步上教育部網站瞭解(網址:http://www.edu.tw/eje/index.aspx)。以下僅擇要說明,提供給讀者參考:

一、閱讀理解能力:在國語文課程方面,為使教材編選更貼近學生生活經驗且更多元,增加「應結合學生生活經驗及當代議題(如:海洋、生態、性別、族群等)及不同文類(如: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並兼顧各種文章表述方式(如:敘述、描寫、抒情、說明、議論等)」;另為提升學生閱讀能力,增加「課外讀物得自第二階段開始,列入學習評量範圍」。

二、培養健康觀念:在健體學習領域方面,增加認識藥物及對身體影響,提供藥物專業人員及可獲諮詢場所,內服或外用藥物正確使用,遵醫囑、不用他人藥物、適當存放等用藥觀念;團體邀約重要性的暸解,符合社會規範的異性交往原則,如:尊重隱私、個人安全等;強化媒體素養教學,明辨、抵制誇大不實媒體訊息,尋找合法、安全、有效、經濟的健康服務等。

三、公民素養培養:在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方面,納入海洋教育、媒體素養,以及運用會議的規範與技巧,並強調從各種社會事件與環境案例中,省思個人行為對社會風氣與環境維護所造成的影響,並擬訂與執行實際保護自我、他人、社會與環境的方案。

四、資訊科技應用:在資訊教育重大議題方面,因應時代潮流與科技發展趨勢,增加學習運用資訊科技工具(如網路工具、應用軟體、程式設計)解決問題,利用網路工具(如網頁、部落格等)與他人分享的能力等,明定三至七年級每學年建議上課節數32-36節,以能力指標分年級敘寫學習內容,提出各類內容建議節數,讓資訊教育學習內容更完整、更有系統。

五、永續發展觀念:在環境教育重大議題方面,將近年來環境與永續的議題呈現出來,如:氣候變遷、海洋環境污染與保護、綠建築、綠色消費、生態旅遊…等議題納入學習內容中,並補充說明「綠建築」、動物福利、動物權、納入再生能源、節能減碳、提昇能源利用以及京都議定書等概念,說明環境保護非政府組織團體(NGO)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在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方面,則在能源開發與利用中的新興能源科技方面(例如汽電共生、生質能、油電混合動力車、燃料電池…等),增加列舉風能、太陽能,在資源的保育與利用方面,增加節能減碳、清潔生產等概念。

六、增加「海洋教育」重大議題:臺灣被海洋環繞,希望強化國民對整體自然環境的尊重,塑造「親海、愛海、知海」的教育情境,讓學生親近海洋、熱愛海洋與認識海洋,藉由海洋休閒或參與生動活潑的海洋體驗活動,分享其體驗經驗,從親近海洋歷程,導引熱愛海洋情操與增進探索海洋知識的興趣。

七、調整學習階段劃分:調整語文、數學學習領域課程(第一階段為一至二年級、第二階段為三至四年級、第三階段為五至六年級、第四階段為七至九年級),配合重新釐定各階段能力指標,使各階段之教科書編輯、選用,更符合實際運作的需求。

八、補充說明能力指標:針對教學現場反映能力指標解讀的疑義,如:文字用語混淆不一、過於抽象不具體、或重複之處,修正能力指標文字使之具體明確,或以註腳、補充說明或附錄的方式加以補充闡述,或提示基本課程內容,避免教科書編寫、審查或教師教學設計上的疑義,並適度縮小教科書各個版本之間的差異。

九、改進教科書編寫:修訂課綱實施要點,在教材編輯方面,增加「教科書的編輯,宜以專業為基礎,並在題材與情境上兼顧本土性與國際性」之規定,希望藉此豐富教科書內容及提升品質,強化學生臺灣主體意識及國際觀。

2009年10月26日 星期一

參考資料:AP課程、AP考試簡介

(資料來源:http://baike.baidu.com/view/1331239.html)

AP是Advanced Placement的縮寫,即大學預修課程。美國高中AP課程是由美國大學理事會(The College Board)主持,在高中階段開設的具有大學水平的課程,有22個門類、37個學科,已在美國15000多所高中里普遍開設。它可以使高中學生提前接觸大學課程,避免了高中和大學初級階段課程的重複。目前,已有40多個國家的近3600所大學承認AP學分為其入學參考標準,其中包括哈佛、耶魯、牛津、劍橋等世界名牌大學。AP考試每年5月舉行,目前已經在全球80個國家開設。

AP成績成為美大學重要錄取依據。根據美國大學升學顧問委員會在全美範圍內所作的調查,由於美國大學已經普遍把學生在AP考試中的表現作為衡量其是否能夠勝任大學學習的依據,因此AP考試成績已經成為眾多大學錄取考慮因素中最為重要的依據之一。同時,AP考試在全球80個國家舉行,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也將此作為發放獎學金的主要條件之一。


AP的由來

AP項目於1951年由福特基金會啟動。 1955年,美國大學理事會接手管理,次年首次舉辦AP考試,當時的考試課程只有11門。 1958年,美國大學理事會投入大量人力、財力進行師資培訓,隨後的10年間在暑假大力培訓師資。 20世紀60~70年代,美國大學理事會致力於把這個昂貴的課程推廣到低收入家庭的學生中,在維吉尼亞州的一個培訓二戰非裔退伍軍人的學校開辦學習班,還在紐約市的公共電視台播放AP課程的教學片。隨後的二三十年時間裡,AP課程不斷得到補充,直到形成現在的34門考試課程。

包括哈佛、耶魯等著名大學在內的40個國家的三千多所大學都承認AP學分,考試通過的AP課程可以折抵大學學分,減免大學課程,幫助學生縮短大學學時、跳級,更可節省高昂大學學費。

更重要的是,據統計,擁有優異AP考試成績的高中生在未來的大學學習有更佳出色的表現和發展,美國各大學已將AP成績看作衡量學生學習和研究能力以及應付高難度大學課程能力的重要指標。參加AP考試科目多、考分高的學生被美國名校另眼相看。


AP考試現狀

根據美國大學理事會的年度報告,1995年全美國有493 263位學生參加了767 881人次的AP考試,1999年的考試人次迅速突破100萬,2003年的考試人數超過100萬,共有1 017 396位學生參加了1 737 231人次的考試。

近6年來,每年參加考試的平均人數遞增10%以上,考試的人次以每年平均遞增12%以上的速度增長。 2003年5月全美參加AP考試的考生中的14.3%,即145 600名學生,因為通過3門以上的AP考試,而獲得不同級別的榮譽稱號,獲頒證書。其中,33 435人考了5門,平均3.5分以上,獲得AP傑出學者獎。

最不可思議的是,2003年5月,參加8門以上AP考試,平均成績達到4分以上的學生就有2 157人!他們被授予AP國家學者獎這一最高榮譽。中學生一年選修並參加8門以上的AP考試,其學業負擔遠遠超過絕大多數頂尖大學的在校大學生。

美國大學理事會2002的年度報告,列出了美國前200所收到AP成績最多的大學,得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名列榜首,共有8 603名考生向該大學提交了27 488門考試成績,平均每人提交3.2門成績。排名在前的學校依次為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6 605人/24 569門)、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5 538人/22 920門),佛羅里達大學(6 541人/22 145門),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4 980人/18 053門),得州A&M大學(5 420人/14 579門)。

至於頂尖大學,每位學生所提交考試的門數更多。 1 150名學生向耶魯大學提交5 691門成績,平均每人4.95門;其他學校依次是:斯沃斯莫爾學院4.738門/人、哥倫比亞大學4.692門/人、達特茅斯學院4.688門/人、威廉姆斯學院4.64門/人、普林斯頓大學4.63門/人、賓州大學4.605門/人、泊默拿學院4.438門/人、加州理工學院4.4門/人、康奈爾大學4.364門/人、布朗大學4.297門/人、哈佛大學4.296門/人。

在這200所大學裡,絕大多數是很好的大學,但其中也有被《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的大學排行榜列為三類的大學。這些三類的大學,平均每位學生也提交了近兩門AP成績。


AP考試的難度

AP考試中的生物、微積分、化學、經濟、心理學、歷史等是大學一年級的課程,但是外語課程就不是。根據美國大學理事會公佈的AP課程與考試手冊說明,法語、西班牙語、西班牙文學、德語、法國文學等課程,都要求學生完成“相當於大學三年六個學期的課程”。由此可以想像這些課程考試的難度。


AP考試的評分標準

AP採取的是5分制,3分以上的成績為大多數的大學接受,可以在今後上大學時折抵多至一學年的大學學分。少數頂尖大學要求4分或5分才能折抵大學學分,如哈佛大學2003年做出新規定,5分的AP成績可折抵哈佛大學學分。


考試內容

美國高中AP課程有22個專業37門課程,每門考試分兩部分:第一部分為多項選擇題,第二部分為自由答卷。根據考試科目的不同,每門課程的考試內容會有所差別。考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選報考試科目,並向美國教育考試服務中心(ETS)申請。 6月底之前考生就可以收到成績單。

參加AP考試沒有人數和年齡的限制。美國學生在初中和高中階段都有人報考AP考試,往往修完一門AP課程就去考試,AP課程的選修可以貫穿整個高中階段的學習。

AP課程知識面較寬,知識點密集,需要學生經過系統連貫的學習,並經有AP教學經驗的老師授課輔導後,才能夠達到AP考試要求。想要考取好的成績,參加AP考前輔導班,有針對性地根據AP老師的指導進行考前準備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科目選擇:根據專業選擇4-6門

AP考試考多少門課程不受限制,但也不是越多越好,關鍵要做到有效。
例如,想就讀美國大學理工類專業,只需要參加4到6門左右的理工科AP考試;如果想就讀美國大學商科類專業,則需要參加4到6門商科和理工科組合的AP考試。

如何發展更好的高中

這項措施有爭議,但參加AP考試的學生即使沒考好,也比沒參加考試的學生要準備的好些。
華盛頓郵報2005年5月10日報導

摘錄:

並不是每個人都讚許提高這些標準的努力,尤其是對重視AP的新聞周刊名單。批評人士說,要求先修課程會帶給孩子壓力、降低品質,而且並不是常使他們更樂於上大學。帕特里克威爾士(Patrick Welsh),一位作家,同時也是位於弗吉尼亞州亞歷山大市威廉斯高中教師委員會的AP英語教師,他偏愛具有挑戰性的學生,他辯稱,採取AP考試對學校開展學生來說,只不過是一個小小的測量罷了。他說:「你使注重形象的公立學校官員被嚇到」,「他們正儘量把更多的孩子(我並不是說願意參加的普通孩子)送進AP課程,使他們能夠在你的指標上獲得較高的排名。」

一些私立高中學校已完全拋棄AP。新墨西哥州桑迪亞國家實驗室預備學校大學諮詢主任布魯斯哈蒙德(Bruce Hammond),發現到十幾所學校,包括他自己的,AP所贊成設計自己的課程已經被捨棄或即將捨棄。許多教師同意,他們應該專注於使課程內容更令人興奮,更良好的教學,以及和學生的生活連結,去取代聚焦如AP的標準化課程。藉由強調討論和寫作成功激勵低收入家庭學生的小伊斯特哈萊姆高中創辦人邁爾德博拉(Deborah Meier)說,「在高中產生的困擾,缺乏知識活力(忘記嚴格forget rigor),恰好正是在小學課程和教學法延伸的不足之處」。

不過,在許多已提升他們承諾到大學水準課程地區的督學、校長和教師,甚至說出他們的缺點,AP和IB(國際中學畢業會考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是對範圍最廣的學生,要求嚴格課程的最有效的方法。這些考試有一個不可摧毀的高標準,因為老師對最後的考試只能設法降低難度,有些AP和IB課程似乎比他們的大學的代替課程還好。布朗大學路教育和歷史講師德施珀爾(Luther Spoehr)說,AP美國歷史課程「是學生可以得到調查過程,真正堅持試圖了解相當時期發生改變的最後一個地方」。舊金山大學高中輔導顧問,前斯坦福大學招生官員喬恩瑞德(Jon Reider)認為,由於小班授課、更好的學生動機,以及更有經驗的教學者,「微積分幾乎總是高中教的比大學好。」

心得:

美國國情與臺灣真的有相當大的差異。當美國正為中小學生成績低落憂心,思考怎樣透過提高學業成就標準或採取測驗、績效考核機制,藉由提升學業成就期望及競爭壓力,進而提升學生學業成就水準的同時;國內則普遍認為國中、高中升學考試競爭激烈,學生課業壓力沉重,升學考試的緊箍咒也桎梏著國中、高中教育生態,限縮學校發展的空間,使學生無法獲得多元的適性發展,主管單位正思考如何改進高中職及大專入學制度,以紓緩學生升學競爭壓力。

這樣明顯的不同對比,提醒我們在開放鬆散到結構嚴謹齊一標準之間,或許必須取得平衡點。當美國從多元、開放、鬆散的情況下,逐漸走向結構嚴謹、齊一標準、績效考核之時,臺灣也正從國家統一標準、嚴密管控,逐漸走向鬆綁、開放,但如何在兩者之間拿捏好分寸,而不致於過頭,重蹈美國過去的覆轍,是主管單位必須謹慎思考的議題。

大學預修課程的制度,在國內方興未艾,目前界定為資賦優異學生縮短修業年限的途徑之一。相關大學預修課程的推動,由於必須大學與高中合作,涉及大學合作意願、與高中師資交流、入學考試制度,以及高中生修課時間、交通往返…等問題,在目前國內高中課程缺乏彈性,以及相關法令限制繁複的情況下,在實施上還有很多需要克服之處。由於國內界定為資優生縮短修業年限的途徑,因此高中生還是得透過資優生鑑定安置程序,能參與的學生人數極為有限。